A Journey to the Grassland: The "Spiritual Home" in That Stretch of Green
暑假里,我跟着家人去了内蒙古大草原。车刚驶出市区,高楼渐渐变成低矮的房屋,最后连房屋也没了踪影——一片望不到边的绿,突然撞进眼里,像一块被老天爷铺开的绿绒毯,一直铺到天尽头。我趴在车窗上,心里满是惊喜,原来真的有地方能绿得这么纯粹,连呼吸都好像变得轻快起来。
我们住进牧民家的蒙古包,刚放下行李,我就往草原跑。脚踩在草地上,软乎乎的,像踩在厚厚的地毯上,草尖儿蹭着脚踝,痒痒的。不远处的牛羊群像散落在绿毯上的珍珠,白色的羊儿低头啃草,尾巴轻轻摇摆;黑色的牛犊甩着尾巴,偶尔“哞”地叫一声,声音在草原上飘得很远。我和妹妹悄悄走近,生怕惊扰了它们,一只小羊抬头看了看我们,又低头继续嚼草,一点也不怕生。牧民叔叔笑着说:“这些小家伙跟着羊群跑遍了草原,见惯了客人哩!”他还说第二天要带我们骑马,我瞬间蹦了起来,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兴奋得一整晚翻来覆去,满脑子都是骑马的场景。
第二天一早,牧民叔叔牵着两匹棕色的马过来。马儿的鬃毛在风里飘着,眼睛像黑葡萄似的,温顺又明亮。可真要靠近时,我却有点打退堂鼓,手心悄悄冒了汗——这么大的马儿,我能坐稳吗?我学着叔叔的样子,踩着马镫慢慢爬上马背,刚坐上去时,身体下意识地僵住,连腿都不敢放松,心里既紧张又期待,紧紧抓着缰绳,指节都泛了白。叔叔牵着马绳走在前面,轻声安慰我:“别怕,它很乖的。”
马背一颠一颠的,像坐在会晃的摇篮里,随着马儿稳健的步伐,我紧绷的肩膀慢慢放松下来。走了一会儿,叔叔轻轻拍了拍马脖子,马儿开始慢慢小跑起来。风从耳边呼呼吹过,带着青草的清香和泥土的湿润,一下子钻进衣领里,凉丝丝的却不觉得冷。眼前的绿浪跟着马蹄的节奏晃动,牛羊群在身边慢慢后退,连远处的蒙古包都变得越来越小。我试着松开一点缰绳,手轻轻拂过马背上柔软的鬃毛,那一刻,心里的拘谨和胆怯一下子被风吹得无影无踪。只觉得自己像变成了草原上的小鸟,又像融入这片绿海的一缕风,自由自在,连心跳都跟着变轻快了,恨不得让马儿一直跑下去,把整个草原的风景都装进眼里。
傍晚的草原最让人难忘。太阳慢慢沉下去,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云朵像被镶了金边。牧民阿姨们早早生起了篝火,火焰“噼啪”作响,映得每个人的脸都暖暖的,连空气里都飘着木头燃烧的温暖气息。我坐在篝火旁,看着跳动的火苗,心里满是安稳,白天骑马的兴奋劲儿还没褪去,又被这热闹的氛围裹住,浑身都觉得熨帖。
阿姨端来热气腾腾的奶茶和手抓羊肉,奶茶咸香里裹着奶香,喝一口从喉咙暖到肚子里,浑身都舒服;手抓羊肉蘸着盐,咬一口满是肉香,没有一点膻味,幸福感从胃里一直传到心里。大人们手拉着手围着篝火开心的唱着跳着,欢快的声音像草原上的风,裹着故事飘向远方,又和着牧民们嘹亮的歌声,在夜空里绕着圈。阿姨们拉起我和妹妹的手,教我们跳蒙古舞,她们的手热乎乎的,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刚开始我还不好意思,手脚都放不开,总怕踩错节奏,可看着大家笑得那么开心,脸上的皱纹都透着暖意,我也慢慢放开了胆子,跟着节奏转圈、抬手。
脚下的草地软软的,身边的歌声亮亮的,偶尔有火星从篝火里跳出来,又轻轻落在草地上,像星星落了地。笑闹声、歌声混在一起,连天上的星星都好像在跟着眨眼睛,看得格外清楚。我抬头望着星空,星星密密麻麻的,比城市里亮多了,像撒了一把碎钻在黑丝绒上,心里安静得像被温水泡过,所有的烦恼都不见了,只觉得自己被这片草原、这群人紧紧抱着,踏实又幸福。
离开那天,我又去了草原上的小山坡。风掀起我的衣角,看着脚下无边的绿,看着远处慢慢移动的牛羊,我突然鼻子有点酸——真舍不得这里啊。我慢慢明白,草原的绿不只是颜色,更是一种能让人安心的力量。它包容着牛羊,包容着牧民,也包容着每一个来这里的人,把平静和温暖悄悄装进心里。
这次草原之行,我找到的“心之归处”,不是某个具体的地方,而是这片绿里的自由与热闹——是骑马时拂过脸颊的风,是篝火旁暖到心底的笑,是牛羊群慢悠悠的悠闲。以后不管遇到什么烦心事,我都会想起草原的模样,想起那种被自然拥抱的温暖,想起心里那片永远不会消失的绿。
李济州 初一学生。我有很多兴趣爱好,弹钢琴是喜爱的事之一,指尖在黑白琴键上跳跃时,美妙的旋律让我忘记所有烦恼。我还喜欢跳舞和游泳,跳舞让我的身姿更挺拔,每次跟着节奏舞动都特别开心;游泳则锻炼我的体力,当在水里像小鱼一样游来游去时感到无比自在。自从小学四年级参加了少年日报小作家班,经过老师悉心指导,我渐渐爱上了写作,闲暇时,我会抱着书阅读,故事书里的奇妙世界、科普书里的有趣知识,都让我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