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江西省抚州市,每到正月十三这一天,都会举行一场盛大的演出,那就是舞竹龙。
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曾家村出了一门三进士,村民一片欢腾,自发聚“龙”九节前来曾家庆祝,同时祈祷曾家村人丁兴旺、辈辈贤达。此后,曾家果然发展成上千人口的大村。九节龙也随之变成了33节、99节、233节……至今最长可达333节!
我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有幸在江西老家看到过一次舞竹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夜幕降临,人们从四面八方聚拢起来,整个广场上人声鼎沸,大家都热切盼望着演出开始。伴随着激昂的鼓点声,身着传统服饰的舞龙者们手持特制龙杆,准备上演一场激动人心的表演。竹龙的整个龙身都由精细编织的竹材制成,龙头编得栩栩如生,大眼睑还能一张一合,龙身像是一个个连成串的花篮,随着舞龙者们手中的龙杆上下翻飞,龙尾则灵动飘逸,随着龙身的摆动跟着一起一伏,仿佛是一条真龙在空中飞舞。舞龙队还运用了“盘、游、翻、跃”等十八种经典动作,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例如,“龙头飞扬”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龙游四海”象征人们对广阔天地的追求等等。舞龙者们动作协调一致,不仅展示了他们精湛的技艺,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观众们深深被这默契又精彩的表演所吸引,情不自禁地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舞竹龙”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为它不仅只是表演的一种方式,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现在也有许多年轻人愿意参加进来,发扬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舞竹龙,让舞竹龙继续传承下去。
邹亦非 我是邹亦非,是个活力满满的“多面手”。拿起乒乓球拍时,我挥洒汗水尽情享受;棋盘之间,我沉浸思考博弈智慧;书页翻动时,我更是陶醉其中。我尤其偏爱散文,那些优美灵动的文字,像展开的绚丽画卷,带我穿梭于不同的世界,心灵也在品读间获得满足与愉悦。我怀揣着小小的文学梦,盼望着有朝一日,自己写下的文字也能变成铅字,与同样热爱阅读的小伙伴们分享,传递文字的温度与美好。
黄 燕 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小学翠湖校区六年一班班主任黄燕老师,是个特别认真负责的老师,对待孩子细心耐心,也是个文学修养极高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