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检索:
查看数量: 1382
下载次数: 359
价格: HKD $168.00
订购信息: 点击这里
编著
材料/交通/工程技术

200米级PC连续刚构桥长期挠度控制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Long-Term Deflection Control of 200-meter Span PC Continuous Rigid Frame Bridges
作 者:陈卓异* 著
出版时间:2025年8月;
印刷样式:精装 1/16 ;
页数:124;
字数:161 千字
版权说明:© 2025 作者所有 & MOSP 许可使用;版权合作:book@mospbs.com
纸质书号:978-99996-42-00-2;中图分类:U448.23
官方检索:澳门公共图书馆、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澳门大学图书馆等入藏
基金课题:作者自筹;*通讯单位:
引用信息
图书检索

   前 言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因其优良的结构性能和广泛的适应性,已在复杂地形和山区广泛应用,成为桥梁建设中的重要桥型之一。然而,随着运营年限的增加,该类桥梁普遍面临跨中持续下挠、腹板开裂等病害问题,严重影响了桥梁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尤其是跨径达 200 米及以上的连续刚构桥,其结构尺寸以及自重大,长期挠度发展更为复杂,急需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工程验证。
      本书紧密围绕“200m 级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长期挠度控制问题,基于全过程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方法,综合考虑收缩徐变、预应力损失、剪切损伤等多因素的影响,探索桥梁结构在服役期间的变形演化规律,建立合理的预测模型与控制方法。通过结合有限元仿真与损伤识别技术,提出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工程优化建议,力求为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设计、养护及加固提供系统理论依据。
      全书共分八章。
      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与工程现状,系统梳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下挠问题的成因与研究进展,明确本书研究的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通过 Z 形试件直剪试验,结合声发射技术和混凝土损伤模型,分析混凝土腹板的剪切损伤机理及其对长期挠度的影响。
      第三章建立了基于 ABAQUS 平台的全过程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开发收缩徐变子程序,并通过实桥监测数据进行模型验证。
      第四章分析了桥梁结构在收缩徐变和恒载作用下的空间应力分布规律,研究不同构件(顶板、底板、腹板)应力变化特性及结构优化建议。
      第五章引入了损伤演化模型与振铃计数参数,预测损伤发展下的挠度变化趋势,提出考虑结构损伤的长期挠度计算方法。
      第六章构建了简化杆系模型并与实体模型对比,探讨主跨长度、收缩徐变、预应力损失等因素对长期挠度的独立与耦合影响。
      第七章开展了低徐变混凝土试验,分析其材料性能与徐变发展规律,提出跨径、龄期等因素对挠度的影响机制,并提出合理的挠度控制策略。
      第八章通过全桥 FEA 模型,系统分析了结构应力与预应力损失的时程演变特征,揭示不同时期结构响应变化规律。
      全书由陈卓异统稿。第一章由陈卓异撰写,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由郭勇军和毕建民撰写,第六章由冉明和余黎明撰写,第七章和第八章由侯毓山撰写,研究生朱书麟、易宏健等对本文的录入、绘图和英文校对等进行了细致工作。
      感谢长沙理工大学和新疆北新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费和项目支持。由于时间和作者水平有限,书中一定存在缺点和不足,恳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目 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基于剪切损伤的 200m 级 PC 连续刚构桥长期挠度预测研究
第三章 近 200 米级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全桥实体建模技术及模型验证
第四章 近 200 米级混凝土连续梁空间应力分布规律与结构优化
第五章 基于损伤模型的近 200 米级连续梁长期挠度预测方法研究
第六章 基于全过程仿真的两百米级 PC 连续刚构桥长期挠度影响规律
第七章 200m 级连续梁低徐变试验及挠度控制方法研究
第八章 基于收缩徐变子程序 200 米级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时程演变规律分析

   编委成员   

主   编:
  • 陈卓异  
  • 冉   明
  • 郭勇军
副主编:
  • 毕建民 
  • 余黎明 
  • 侯毓山

   版权扉页   

200米级PC连续刚构桥长期挠度控制理论研究(陈卓异 等著)  
                                                                                                                   ISBN:978-99996-42-00-2  

责任编辑:何文锐
校对编辑:谢嘉深
装帧设计:陈斯若

出版发行:澳门科学出版社
               地  址:澳门南湾大马路恒昌大厦11楼F座(邮编:999078)
               网  址:https://www.mospbs.com,https://moaj.mospbs.com
               总  机:+853-62961666(澳门),其他联系方式                         
               反  馈:book@mospbs.com
印装公司:翰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开  本:787 mm × 1092 mm  1/16            
               印  张:7.75
               字  数:161 千字              
               印  数:1 ~ 3000
版      次:2025年8月第1版
印      次:2025年8月第1次印刷     

   检索链接    

澳门官方(法定入藏)
公开借閱:澳门中央图书馆、河东图书馆、氹仔图书馆、石排湾图书馆
检索入口:https://www.library.gov.mo/zh-hans/
本书链接:待更新数据
查阅编号:待更新数据

澳门科技大学(传递入藏)

公开借閱: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
检索入口:https://lib.must.edu.mo
本书链接:待更新数据
查阅编号:待更新数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暂未申请)
检索入口:https://register.ccopyright.com.cn/registration.html#/registerOpus
国作登字:暂无

 
澳门科学出版社·图书出版编辑部  ©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由此登陆,开启投稿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