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ing the Future of Carbon — Patent Navigation for Green, Low-Carbon New Energy
出版时间:2025年3月;
印刷样式:16开;
页数:160;
字数:249 千字
版权说明:© 2025 作者所有 & MOSP 许可使用;版权合作:book@mospbs.com
纸质书号:978-99981-10-24-3
官方检索:澳门公共图书馆、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澳门大学图书馆等入藏
基金课题:作者自筹;*通讯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著
前 言
在当今时代,能源问题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我国,作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经济大国,同时也是能源消费的大户,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一路攀升,多年来稳居世界前列,且增长态势依旧强劲。但与此同时,能源需求的不断膨胀与常规化石能源供应的日益紧张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这一矛盾如高悬之剑,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对全球能源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常规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一直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源泉。然而,这些不可再生能源的储量是有限的,随着大规模的开采和消耗,其资源逐渐枯竭。据相关权威机构预测,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全球石油储量仅能维持数十年,煤炭和天然气的可开采年限也不容乐观。而在我国,由于能源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较高,能源供应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近年来,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持续超过 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也接近 50%,这意味着我国在能源供应方面极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一旦国际局势动荡或能源供应渠道受阻,国内经济将遭受巨大冲击。
在此背景下,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应对能源危机的必然选择。当前,全球范围内正掀起一场史无前例的能源革命与科技革命,这两大革命相互交织、深度演变,为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新能源,作为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者,具有清洁、低碳、可再生等显著优势,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氢能、生物质能等,其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几乎不产生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友好。大力发展新能源,不仅能够有效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还能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方向和一致宏大行动。
对于我国而言,加快发展新能源、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具有多重深远意义。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征程中,科技创新发挥着核心引领作用。专利,作为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企业在某一领域的技术创新水平和竞争实力。通过对新能源领域专利数据的深入分析,能够全面了解全球和我国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发展态势、发展趋势以及竞争格局,为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基于此,本书以专利数据为核心,深度融合各类数据资源,对全球及我国的动力电池、新型储能、光伏、氢能、风电、智能电网、智慧能源等产业进行了全景式分析。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技术创新直接关系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崛起,动力电池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专利申请量持续增长。本书通过对动力电池专利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梳理了其技术发展脉络,揭示了当前技术创新的热点和难点,为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有益参考。
新型储能技术是保障新能源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支撑。随着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的快速增长,其间歇性、波动性等特点对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型储能技术能够有效平滑新能源发电出力,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本书对新型储能领域的专利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了不同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为我国新型储能产业的规划和布局提供了决策依据。
智慧能源是综合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能源技术和管理理念,实现能源系统智能化、高效化运行的新型能源发展模式。本书通过对智慧能源产业专利数据的分析,研究了智慧能源技术的发展态势和发展方向,为我国智慧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本书通过对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梳理,深入分析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区域产业发展定位。从产业结构优化目标、技术创新及引进路径、企业培育与招商路径、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路径、创新成果转化及运营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相关产业发展路径导航,以期为我国新能源产业规划提供基础参考。希望本书能够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以及广大关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人士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启示,共同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在绿色低碳的道路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我国乃至全球的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本书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蔡健担任主编,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曹倩、朱森森担任副主编。具体分工如下:蔡健负责撰写第三章,第五章,共计5.5万字;曹倩负责撰写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共计11万字;朱森森负责撰写第一章至第二章,第八章至第九章,共计6.7万字。蔡健负责全稿统筹工作。
由于作者个人水平和时间所限,本书难免存在一些据点和错误,期望广大专家学者给予批评指正。
目 录
第一章 概 述
第二章 动力电池产业
第三章 光伏产业
第四章 氢能产业
第五章 风电产业
第六章 新型储能产业
第七章 智能电网产业
参考文献
编委成员
主 编:
副主编:
- 曹 倩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
- 朱森森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
版权扉页
“碳”索未来——绿色低碳新能源专利导航(蔡 健 等著)
ISBN:978-99981-10-24-3
责任编辑:谢嘉深
校对编辑:谢嘉深
装帧设计:吴惠华
出版发行:澳门科学出版社
地 址:澳门南湾大马路恒昌大厦11楼F座(邮编:999078)
网 址:https://www.mospbs.com,https://moaj.mospbs.com
反 馈:book@mospbs.com
印装公司:翰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开 本:787 mm × 1092 mm 1/16
印 张:10.5
字 数:249 千字
印 数:1 ~ 3000
版 次:2025年3月第1版
印 次:2025年3月第1次印刷
检索链接
澳门科学出版社·图书出版编辑部 ©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